刘静庵画像

发布时间: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 浏览次数:1065

刘静庵画像,纸质,纵120厘米,横58厘米。由著名画家张善子及画家王霞宙于1938年共同创作。画中,刘静庵身着白布长杉,脚蹬方口布鞋,免冠端坐于一磐石之上。右手执羽扇于胸前,左手持白巾搁于左腿之上,双目正视前方。画像四围有于右任、孙科、居正、邹鲁、张难先等28位辛亥革命人士在1938年—1948年间分别为画像题写像赞1531字。 刘静庵(1875—1911),原名贞一,又名大雄。湖北潜江人。1903年至武昌投湖北新军。1904年加入湖北科学补习所。1906年3月创办日知会,任总干事。旋加入同盟会。同年12月与朱子龙等密谋响应萍浏醴起义,为奸人告密,并诬指为遭到通缉的会党首领刘家运,遂于次年1月与张难先、殷子衡等被捕。在狱中,刘虽屡遭严刑逼供,始终坚贞不屈,并在狱中组织难友以“铁血军”名义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6月,因狱吏摧残,瘐死狱中。 1938年5月,同为日知会员及与刘静庵同狱难友的张难先,请老同盟会员、著名画家张善子及画家王霞宙以1906年日知会成员与法国友人欧几罗合影中的刘静庵为原型,画成此像。画像成,张善子即挥毫题下:“千秋碧血事堪悲,一字无惭有道碑。珍重死生风义在,坚贞想见少年时。”同年,日军攻占武汉,张难先携此画像避难于彝陵(今宜昌市),后又流徙于恩施。1942年张难先从恩施转赴重庆,临行前,张将画像存放于同在恩施避难的日知会员及同狱难友的殷子衡处。 1944年秋,殷子衡将刘静庵画像装裱成帙,托人专程护送去重庆,请辛亥革命人士题词。临送走前,殷子衡挥笔在画像上题下:“昔时与我同居监狱,今日惟公独往陪都,千山万水,珍重前途。恨未能送公行,伴坐车舟。公别我去,谁与我灵俦?昂首望西天,含泪和愁。乞公之灵,保佑皇黄帝胄,忙把失地收,永远得自由。绵延汉族,光大神州。”1945年夏,刘静庵画像几经辗转,终于再次回到了张难先身边。此后,刘静庵画像一直伴随着张难先。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张难先之子张彻生将刘静庵画像捐献给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