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内拍照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文博圈微信公众号2019年7月3日 |
浏览次数:771
日本观光厅提出,到2020年,要将访日外国游客的数量从2017年的2869万人增加到4000万人。为达成以上目标,博物馆也正在推动多语种化和夜间开馆等活动,但在外国游客中人气最高的旅游地还是伏见稻荷大社、严岛神社、金阁寺等神社和佛寺,这说明了一种趋势,即拍照效果越出众,该旅游地的人气也就会越高。
反过来讲,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在去旅游之前先通过照片来考察景区的人变得多了起来。因此,常常禁止观众拍照的博物馆、美术馆终究无法成为最具人气的旅游地。
是否允许观众拍摄博物馆所展示的作品,这在日本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随着近年来带摄像头的手机和社交软件的普及,日本国内对在博物馆拍照的需求正在增加,博物馆对此苦心应对的例子也很多。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事例,对观众在博物馆拍照的现象进行整理和考察。
01
博物馆禁止拍照的理由
博物馆禁止观众拍照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为保证良好的参观环境。
具体而言,拍照行为可能会导致快门声过于嘈杂、妨碍其他观众参观、因专注拍照而磕碰到展品、热门展品前人流拥挤等问题。不过,对于观众并不是特别多的一些博物馆来说,以上问题并不会太严重。
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在丰田市美术馆、大阪市立美术馆、上野森美术馆巡回展出的“底特律美术馆特展”,因允许观众拍摄所有的展品而引发了热议。
虽然在底特律美术馆的大多数展厅,本来就允许观众拍照,但在日本的话,博物馆对在馆内拍照还是多有抵制。
最终,该巡回展决定允许观众拍摄所有的展品,但对拍摄时间有所限制,即在丰田市只限于工作日,在大阪只限于7、8月份的周二、周三、周四(节假日除外),在东京只限于周一、周二(含节假日)可以对展品进行拍摄(但禁止开闪光灯和摄像、不可将展品上传至社交网站)。
在周一和周二的上野森美术馆,到处都是单手持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拍摄名画的观众,可见在观众较少的日子,允许对展品进行拍摄也是一种吸引观众的策略。
在笔者的印象中,相比于专注地欣赏绘画,大多数观众更热衷于透过镜头和显示屏来捕捉拍照的时机,以对他们参观博物馆这件事本身进行展示并留影,而并非对展品进行感知并发现其价值。此外,如果在展厅听到快门的声音,也会很难再安静地欣赏展品了。
在日本,电信厂商为防止手机被用来进行偷拍而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即使在静音模式下手机拍照的快门声依然无法关闭,只有使用可关闭声音的数码相机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国外允许拍照的博物馆内,几乎感觉不到让人讨厌的快门声,但在日本,即使在研讨会上,也会碰到连每次切换幻灯片都会发出很大声响的人,这就是礼仪或伦理的问题了。
只要关闭快门声、不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等器材,应该就不会对其他的观众造成太大的影响。博物馆禁止观众拍照的另一个原因是拍照可能会侵害版权,这个问题在近现代美术馆中尤为突出。博物馆要先获得作者,也就是艺术家(或者他们的继承者)的许可,然后才能允许观众拍照。
对于拥有众多展品的博物馆来说,获得全部艺术家的许可,在每一件作品旁都标注清楚是否允许拍照并予以彻底的监督,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据笔者所知,即使是对摄影管控较为宽松的美国,在展示现代艺术家作品的美术馆、展示产品的企业博物馆以至于在关系到个人隐私的个人博物馆,多数情况下也是禁止观众拍照的。还有很多人认为在博物馆拍摄的这些照片可能会被用来制作明信片等非法复制品,这就涉及到了复制权的问题。
经常听到一些民间的说法认为:“博物馆禁止拍照是为了方便出售自己的明信片和图录。”
对此,安村敏信论述道:
“即使普通观众用相机来拍摄展厅里陈列着的古代艺术品(多数放在玻璃展柜中),也不可能获得足够制作高质量复制品的照片,这种照片充其量只能用作保存个人的回忆。这样的话,如果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照片就拍下来作纪念,这种行为多多少少都会带来教育效果。”
就我自身的经验来看,允许观众拍照几乎不会对博物馆纪念品商店产生影响,至少在发达国家是这样的。
另一方面,对于想要推广自己作品的年轻艺术家来说,观众自由拍照并在社交网站进行传播反而是有价值的行为。现代的艺术品大多数都比较上镜,很容易拍成网红照片,所以也适合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2017年2月至7月,森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N.S.Harsha展——迷人的旅程”的展览(N.S.Harsha是一位出生在印度的艺术家),该展览的版权人设计出“创造·共享·授权”这样的一个模式,在此模式下,只要观众遵守特定的条件,就可以自由使用其在展览中所拍摄的照片。
据展厅参观指南可知,所谓的特定条件就是必须明确标注照片出处,不得用于营利目的,不得改变作品原貌。即使在闭馆时间,森美术馆也利用“照片墙”软件在网上开展“#emptyMoriArtMuseum”活动,鼓励大家拍摄并上传在展厅拍摄的照片。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的博物馆应该会越来越多吧。
即使不存在版权问题,有时候展品所有者也就是委托人或参展人也会要求禁止观众拍照。特别是对于佛像和佛画之类的文化财,有时候为了避免其因合成、加工而被改变,是不允许刊登在网站主页上的。
在国外很多地方,依托于旧王宫而建的博物馆和伟人纪念馆被视为圣域空间,一般也是不允许观众拍照的。
最后,还有一种经常听说的理由,就是拍照时会因为闪光灯等原因对展品造成损害。
对此,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埃文斯谈到:“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普遍相信拍照时闪光灯所发出强烈的光线会对艺术品或者文书造成损害。”
科学实证研究表明: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闪光灯都装有过滤器,可以把美术馆所担心的紫外线全部予以拦截。”
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在博物馆拍照需要在门票之外再缴纳一定的费用,但这多数是出于营利的考虑,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由来禁止拍照。
02
是否允许拍照应因馆施策
2016年10月5日的东京都议会上,早坂义弘议员表示:“放开对观众在美术馆拍照的限制是世界的潮流”,故而提议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契机,全面放开东京都立美术馆和博物馆对拍照行为的限制。
对此,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表示完全赞同,从而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不过,此后生活文化局局长的回应较为平淡,仅仅表示:
“从展品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是借展而来的名作,一般情况下是禁止拍照的。”
但是,
“今后,在充分考虑闪光灯对展品的影响及其他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将积极采取包括鼓励作者开放版权在内的各种措施,以增加在东京都立美术馆、博物馆拍照的机会。”
拍照的问题本来就不是靠旅游振兴政策和一些政治性的判断就能解决,各馆应该以自身的立馆宗旨和运营策略为基础,参考博物馆学和展示学的观点,综合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事实上,这种问题也曾在国会等场合上被提出,政府对此的回答通常比较稳健,即
“各馆应该根据各自展品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恰当的决定”。
近年来,为迎合观众对拍照的需求,在特别展览开幕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会选取可能成为拍照热门的展品制作照片和小广告,以推广具有吸引力的展示计划。博物馆虽然是特殊的场所,但没有合理的理由也不应禁止观众拍照。以馆长为首的博物馆学艺员、管理运营人员应协作起来思考如何回应观众对拍照的热切希望,并就此作出恰当的决定。
来源:中国文物报|文博中国(wenbozhongguo)
栗原佑司/文(日)
刘 阳/译
本文译自日本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博物馆研究》53卷,第5期,第22-23页。
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表明我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