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博2017|展览展示篇

发布时间: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弘博网 | 浏览次数:806

回顾2017年的博物馆展览,现象级大展纷至沓来。这其间,我们收获惊喜,收获感动,当然,也免不了遭遇争议。但我们知道,不论赞美或是批评,都记录着博物馆展览成长的点滴,也昭示着博物馆展览美好的前景。

为了记录这一年的成长,迎接新一年的挑战,弘博网基于自身的感受与观察对2017年的展览进行了盘点,并总结出七个关键字:人气爆棚、交流合作、视角多元、打造品牌、公众参与、打破围墙、收费新高,以梳理2017年博物馆展览成长的脉络,旨在回顾这一年博物馆展览出现的新现象、产生的新问题、萌发的新思考。当然盘点当中难免挂一漏万,错过一些精美的地方性展览,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一、人气爆棚

回顾2017年,第一个有与展览有关的关键词便必定是“人气爆棚”。细数今年的展览,涌现出不少超人气的现象级大展,比如年初成都博物馆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年中上海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以及下半年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与之相关的新闻无不充斥着诸如“火爆”、“限流”、“排队”这样的字眼。除了博物馆本身的品牌效应、展品的珍贵程度以及公众消费心态的转变外,这一现象也与博物馆以及媒体对于展览的大力推广与宣传休戚相关,许多展览更是被公众冠以“网红”的称号。

短短的时间内,我们的博物馆已经从不敢说、不会说,到如今积极寻找并开拓宣传渠道,利用互联网搭建与公众交流的新平台。而实际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注重宣传后,公众能够及时获得展览讯息,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

展览名称: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展览日期:2016年12月27日—2017年4月10日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云集了来自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7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精品文物,以及来自敦煌、甘肃麦积山、新疆龟兹和高昌石窟的艺术珍品。

推荐理由:立体推广;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宣传策略;各部门配合展览宣传

展览名称: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

展览日期:2017年6月29日—2017年10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在大英博物馆800万件藏品中选出100组文物,用实物来讲述200万年的浩瀚人类历史。按照时间线索,从人类文明鸿蒙初开的时期,直到我们创造的当今世界。除序厅和尾厅,另外的八个主题展厅分别为: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创新与适应、邂逅与联结和我们制造的世界。

推荐理由:上海博物馆进地铁,建设流动博物馆,向公众宣传展览

展览名称: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展览日期:2017年9月15日—2017年12月14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展出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86件(套)文物,是国内第一次系统梳理、展示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的特展。展览共分5个单元,核心部分为《千里江山图》。

推荐理由:开展前的媒体造势;开展后,结合媒体对于展览的后续报道,调整展览以及藏方式。

然而,媒体的轮番宣传造势也同样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宣传所催生出的展览热度,造成观众扎堆,导致参观人数远远超出了展览所能接待的数量,降低了参观体验。对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建议“对一些重大展览的宣传推广,博物馆应制定合理的推介方案,在展前、展中和临近结束时(侧重不同)的推介重点,以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二、交流合作

注重“交流合作”显然是2017年博物馆展览带给我们的又一份强烈感受。从年初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与河北博物院联合打造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到上半年故宫博物院的“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再到下半年河南博物院的“金字塔·不朽之宫”,以及贯穿全年的“帝国盛世——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和贯穿下半年的“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的匈牙利贵族生活”等多个重磅展览,我们可以看出这其中不乏馆际之间的交流展览,更不乏国际间的引进合作。因此,“交流合作”无疑当选为2017年年度博物馆展览热词。

1、馆际交流

我国博物馆一直面对着这样的问题:馆藏文物数量丰富的同时,但展出率却较低。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央地共建的9个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出率进行统计,其中最高的不足5%,最低的仅1.2%,平均不足2.8%。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走出去”,成为博物馆关注的话题。为此,国家文物局指出,若要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各省文物部门要协调省、市、县(区)各级博物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打破地域和行政级别限制,建立博物馆藏品交流共享平台,通过博物馆联盟、对口帮扶、总分馆制等办法,形成博物馆馆藏资源共享机制;支持各地区、各级博物馆积极开展展览交流合作,举办各种联展、互换展览……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我国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突破,在质量上更是提高显著。

展览名称: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

展览日期:2017年1月20日—2017年2月19日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共包含600组/件文物,集合了三个博物馆的文物优势和特色,是三馆共同为观众准备的一份年味十足、喜气洋洋的文化大礼。

推荐理由:“同一主题、三个篇章、三地联展、一册图录”的策展形式

展览名称:秦汉文明

展览日期:2017年9月17日—2017年11月30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以学术为基础,通过对文物的深入解读和相关拓展内容的展示,力图全面展现秦汉时期中国的辉煌发展。整个展览由序厅、文治武功、长乐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丝路交通及尾声七个部分,五大主题单元构成。

推荐理由:从全国30多家文博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秦汉时期的重要考古成果。

2、国际交流

当然,作为展示国家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的博物馆展览除了立足国内,更要面向全球。纵观今年国内博物馆大展,超过半数都是与国外博物馆合作的引进展,而这也代表着中国博物馆交流展览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这些国际交流展览也让中国观众有机会欣赏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珍贵文物艺术品,同时也为国内博物馆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展陈体系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在缺少西方艺术收藏的情况下,我们的博物馆也可以通过与国外博物馆合作,更多更好地挖掘、利用展览资源,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展览名称: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展览日期:2017年3月17日—2017年6月17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精选231件(套)珍贵文物藏品,以考古学意义上的发现地点为主线,向观众展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阿富汗文明历史。这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具活力的时期,其中包括“丝绸之路”贸易的起始阶段,同时,一些法罗尔丘地出土的早期文物也体现了阿富汗青铜时代的文化特性。

推荐理由:战火下的宝藏;工艺精湛的精美金器

而今年国外引进展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多馆共同引进,以带给各地观众以文化盛宴,也可以欣赏同一展览在不同场馆的演绎下又释放怎样不同的魅力。当然,除了备受瞩目“大英百物展”,今年共同引进展还有这些展览:如同样的俄罗斯历史博物馆引进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与广东省博物馆的演绎下,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俄罗斯帝国时期的辉煌。其中,相较于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对于俄罗斯黄金时代本身的关注,南京博物院则以对比的视角再现俄罗斯帝国与大清帝国的威仪、信仰、生活等内容。

展览名称:帝国盛世——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

展览日期:2017年6月10日—2017年9月10日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两座帝国宫殿的空间符号与帝王肖像相结合,同时在中心位置摆放几件最具代表性的精美文物,突显皇权至尊与宫廷奢华。展览空间分为序厅和四个部分:序厅—“君临天下”(沙俄篇)—“君临天下”(大清篇)—“阅尽繁华”(沙俄篇)—“阅尽繁华”(大清篇)。

推荐理由:同一时期的帝国盛世为主线,以对比视角再现两大帝国,解读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康熙、雍正及乾隆。

以及熟悉的“茜茜公主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场馆,又有怎样的不同魅力?

展览名称: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的匈牙利贵族生活

展览场次:2017年6月2日—2017年9月3日 上海博物馆;2017年9月27日—2018年1月13日 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的149件馆藏精品,共分为“哈布斯堡王朝与匈牙利”、“衣着服饰”、“日常生活”、“武器装备”、“宗教信仰”五个部分,见微知著地展现了匈牙利在这一段时期内的历史和艺术风貌。

推荐理由:熟悉的茜茜公主,不熟悉的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

在交流合作中不局限于引进展览,应逐渐增加赴外展数量,在向国内观众展示他国文物艺术同时,也能将我国的优秀展览向外推广,让国外观众有机会欣赏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那些珍贵文物艺术品,形成双向良性互动。

展览名称:秦汉文明

展览日期:2017年4月3日—2017年7月16日

展览地点: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展出来自中国32家博物馆的160多件展品,类别包括书法、绘画、雕塑、陶瓷、金银器、漆器、玉器、纺织品和建筑石刻等。展览以深刻丰富的内容,鲜活生动的形式和多姿多彩的文物讲述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同时,深入细致地分析和介绍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历史,用文物和史实论证中国作为政治上统一而文化上多元的国家的形成过程。。

推荐理由:用7年策划,32家博物馆,160余件文物展现“秦汉文明”

三、视角多元

除了藏品利用率不高之外,我国博物馆还长期面临着“一流藏品三流展示”的问题。换言之,便是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总体水平不高。而水准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展览选题缺乏新意,千馆一面现象严重,多为文物陈列或学科教科书的翻版,与普通观众的关注点和兴趣不相契合,与观众的生活有较大距离,不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难以激发观众参观的欲望。

对此,国内博物馆也在积极探索中,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陈列展示,而是寻找多元的视角、特别的主题进行切入,从而对现有藏品重新排列组合以诠释,试图让“晦涩难懂”的文物活起来。

1、从美学角度诠释

展览名称:美·好·中华——近二十年全国考古成果展

展览日期:2017年5月18日—2017年8月27日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汇集全国49家文博单位的360件(套)文物,经过“美中选美”的严格挑选,展示了近二十年考古发现成果的精华。

推荐理由:以美学为指导,从古人审美角度展示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向大众诠释近考古出土的文物。

2、从实践角度诠释

展览名称:钱家衣橱——无锡七房桥明墓出土服饰保护修复展

展览日期:2017年9月8日—2017年11月19日

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通过“发掘修复”、“衣饰琳琅”、“形制纹饰”三个单元,展示了这批纺织品从发掘出土到历经修复的过程,是对以钱氏夫妇服饰为代表的明代士庶服饰制度、特点和文化所做的一次成果汇报展。

推荐理由:以“小展览”的姿态讲述着并不常见的纺织品修复题材

3、从日常生活角度诠释

展览名称: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

展览日期:2017年6月9日—2017年7月30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展出了133件以荔枝为题材或与其相关的展品,除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藏品外,广东省内多家博物馆、工艺美术馆及非遗传承人亦提供了展品。展览从自然、艺术、生活三个角度,揭开荔枝的自然奥秘,解读荔枝的艺术形象,探究荔枝的社会文化内涵。希望展览能给观众带来启发,引导大家思考和探索人、自然、艺术、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推荐理由:首次集中展示了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荔枝题材文物精品,展陈也充分利用了荔枝本身的突出特征作为设计元素,唤起本地观众的记忆。

4、从女性角度诠释

展览名称: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

展览日期:2017年1月9日—2017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是西安博物院自主原创的女性文化大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该展全国巡展的首站。展览共展出汉唐时期陶俑、金银器、铜镜、玉器等近百件,分为五个单元——“短长肥瘦各有态”、“风吹仙袂飘飘举”、“云鬓花颜金步摇”、“回雪飘摇转蓬舞”、“长安水边多丽人”,试图将观众带回汉唐长安。

推荐理由:通过展览来“表征”和“再现”女性自身的性别文化和历史真相,使参观者能够认识和理解社会性别的概念、价值和观念,参与到性别意指和历史重构的实践中来。

5、从听觉角度诠释

展览名称:響宴——鸟类鸣声行为展

展览日期:2017年12月1日—2018年3月4日

展览地点:浙江自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展出了106种鸟类238段鸟鸣声,并分为五个单元:“各得其所”分析不同的鸟类栖息地,发展出不同的鸟类鸣声行为;“所鸣何事”介绍不同的鸟鸣声代表不同的行为含义;“南腔北调”讲述不同地理区域环境下形成的鸟类方言;“自然美声”聆听鸟类精灵美妙的天籁之音;“妙手成曲”分享以鸟鸣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心灵之歌。

推荐理由:声音由辅助变为展品,看展览变为听展览,展览现场化身音乐会

当然,这其中一些展览的诠释角度也引发了公众的争论,但也让我们注意到我国博物馆想要改变“二、三流的展示”现状,仅仅从主题上标新立异是远远不够的,切合且多元的视角一定是建立在深入的研究之上。基于强大的学术支撑,藏品才能通过展览更多元、更丰满地展示于公众眼前,让藏品真正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四、打造品牌

我们已在上面提到,在博物馆参观时,观众往往感到“千馆一面”。而究竟又该如何避免“千馆一面”呢?除了多元视角的诠释,现代营销中对于品牌形象的强调,也许有助于博物馆打破这样的局面。

面对行业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个博物馆若想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与喜爱,不断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便需要考虑进行品牌打造。博物馆品牌定位就是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品牌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的定位,树立一个明确的、区别于他人、符合观众需求的博物馆形象。而打造博物馆展览品牌便需要基于博物馆的特色藏品以及深入的学术研究,形成自己有记忆点、有竞争力的特色展览。

展览名称: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

展览日期:2017年12月16日—2018年3月11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

展览简介:继“吴门四家”系列展览之后,2017年苏州博物馆又推出了“清代苏州藏家系列特展”,邀请清代苏州的收藏家“回乡聚首”。系列展览将用四年时间,分期为观众展示清代中后期活跃于苏州地区的顾家(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吴家(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潘家(攀古亦是——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的家族收藏。而此次展览便是这系列展览的第二期,联合另外9家文博单位,展出百余件清代苏州吴氏家族的珍贵旧藏。

推荐理由:苏州博物馆通过极具地域特色的系列展览,让本地观众在博物馆中找到与之亲近的地缘文化,也让外地游客在博物馆中感受到苏州的文化脉络和人文传统,树立起属于本馆的“展览品牌”。

五、公众参与

想要打造展览品牌,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便是了解公众需求。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展览内容在解读和阐述方面往往过于理性,通俗性不足,学究气太浓,枯燥乏味,展示内容逻辑清晰度不强,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缺乏互动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感染力不强,观众看不懂或看得很累,难以保持参观欲望。而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公众参与到展览策划之中,使博物馆了解他们的需求所在,形成二者之间的对话,呈现更好的展览效果。

展览名称: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

展览日期:2017年7月—2018年7月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中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北京城与四合院的历史,还能欣赏亮丽的中国颜色、描绘精美的吉祥纹饰,学习规矩礼仪,感受那属于四合院的怡然情志。此展虽藏品不多,但极具特色,其中17件套老物件和200余件来自观众的展品成为展览的亮点之一。

推荐理由:此次“读城”展览邀请智囊团参与策展,实属策展方式的创新。智囊团由老北京人、大学生个人、学生社团以及教师团体组成,他们用各自特长和知识背景,为展览提供不同意见与建议,并且根据各自领域的不同,为展览提供不同契机。

当然,鼓励公众参与,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取悦。公众与博物馆展览的关系并非完全纯粹的需求与供给。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应在知识产生和大众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六、打破围墙

展览内容不断创新,展陈方式不断提高,宣传渠道不断拓展,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汗水,做出了这么多努力,“怎样让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这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我们博物馆行业,尤其是针对中小博物馆。然而,一百次的呼吁不如一次试图引导,与其让观众走进来,又为何不能让博物馆走出“围墙”、走进公众的生活呢?

如今,随着博物馆“公众”意识的逐渐觉醒,我们也看到在2017年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一改过去“养在深闺”待人识的境况,主动迈向社会公众,在商场、机场以及地铁这样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间中释放着自己的魅力,展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记忆。

展览名称:牵星过洋—广州海贸传奇

展览日期:2017年8月16日—2018年2月

展览地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天走廊文博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由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讲述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的贸易历史,由广东省文物总店大力支持,现场展出了跨越唐、宋、元、明、清代的各类展品。

推荐理由:博物馆打开“围墙”,展览走出博物馆,机场化身“公共文化展示空间”,公众得以随时随地享受历史与艺术之美。

展览名称:奇妙的进化之旅

展览日期:2017年9月16日—2017年10月15日

展览地点:北京长楹天街商场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由中国古动物馆和龙湖长楹天街合作举办的一场科普展览。此次展览主要分为四大主题展区:三大巨型恐龙主题展区、从鱼到人九大知识展区、小·达尔文试验站、科学大讲堂。

推荐理由:博物馆与商场携手合作,利用商场平台,实现博物馆馆藏展品的延伸及科普活动的有效推广。

博物馆远吗?也许是。从物理距离而言,他也许与你相距千里。博物馆近吗?也有可能,在身边,不经意间便有他的一片身影。

七、收费新高

最后,一个今年兴起的一个新现象也同样引起弘博君的关注——在全国国有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除外)普遍免费开放参观的大势之下,有部分博物馆的临展开始向观众收取门票,且票价远超一般标准。对此,一些人认为临展收取高价门票一举有违博物馆的公益性,也有些人认为临时展览也属于文创范畴,不以营利为目的,适当收取费用作为成本补偿,或作为控制展览参观人数的一种手段,倒也未尝不可。

展览名称: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特展

展览日期:2017年8月29日—2017年11月28日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览简介:本此次南京博物院联合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精挑细选73件(套)陈淳、徐渭的书画精品所打造的年度书画特展,全面展示“青藤白阳”书画艺术的完整面貌与发展源流,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中唯一一件书画藏品,全长20米,这是南京博物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完全打开展览。

推荐理由:票价100元

展览名称: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

展览日期:2017年6月16日—2017年10月25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是中国大陆博物馆首展,也是广东省博物馆年度文物大展,将展出“泰坦尼克”沉船遗址打捞的300多件文物精品,并以文物为载体,重点还原“泰坦尼克”号模型;实景复原一等客舱、三等客舱和咖啡馆;三维立体感的豪华旋转楼梯;船桥指挥台。让观众现场聆听100多年前“泰坦尼克”号锅炉的轰隆;体验警钟的长鸣;身临船体与冰山的碰撞;指触冰山的寒意;体会纪念墙前的沉思。观众不仅可以亲眼目睹真实的文物,了解人物故事和时代背景,让观众如穿越时空亲身经历当年那段的豪华旅程,揭开伟大的秘密,令人感慨和难忘!

推荐理由:票价80元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两个博物馆之外,也有许多博物馆收取并不便宜的门票。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多个展览“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及“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等展览都收取50元的费用。

所以,博物馆临时展览该不该收费?又该如何确立收费标准,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欢迎留言,与弘博君进行讨论。

编者按

通过年终展览盘点,我们注意到许多新现象的涌现,比如越发注重宣传、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展览选题愈加多样化、愈加重视公众体验、萌生品牌意识,种种现象都证明着博物馆人的努力。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许多博物馆只追求展览数量而忽视质量、过于重视体验却忽视学术等问题。在发现改变、指出问题的同时,对于2017年的展览,我们也产生了诸如“博物馆临展是否需要收费?收多少合理?”这样的问题,也希望有更多朋友与我们共同探讨,以期待博物馆展览在之后的一年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