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行业需要这样的产品和服务
发布时间: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文博圈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3日 |
浏览次数:640
文博技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文博行业需要怎样的技术产品?
企业如何才能服务好文博单位?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活动终评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们给出了内涵丰富的答案。
无论是文博单位,还是研发生产企业,只有把握住这些趋势、特点和需求,才能明确自身前进方向,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战略。
同时,文博单位和企业只有携起手来密切合作,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推介活动终评会现场
文博技术产品发展趋势与特点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技术革命的带动下,这些领域正孕育着新的群体性突破。
文物保护方面,正在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从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转变。
文物利用方面,在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同时,文物与教育、旅游、工业设计、文创、动漫、游戏、影视等领域融合发展,发展融合型文化产品将成为文物合理利用的新亮点。
在此背景下,文博技术产品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 李耀申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李耀申认为,推介活动反映了四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性特点:
第一,获奖的文博技术产品的覆盖面日益广泛,从文物保护与环境控制到文物展示与传播服务,从实体设备装备到数字系统、智慧平台,已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示利用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
第二,拥有较强研发、服务实力的参评单位相对比较集中,文博技术产品研发正在一批长期关注文博科技前沿问题并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中形成专业化优势力量和优秀品牌;
第三,文博技术产品研发企业不仅开始从以往的闭门造车走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而且越来越多地深化与文物博物馆单位的合作,其产品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应用价值高、推广效果好;
第四,当前文博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产业规模并不大,一些专用产品的用户量也很有限,尽管达不到较大的量产规模,但仍有不少机构在这一领域不懈地致力于研发生产。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石镇山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石镇山认为,文博技术产品发展具有三个明显趋势:
一、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非常明显。这次项目从初评到终评,不管是哪类产品,产品自动化程度、数字化程度、网络化程度以及智能化程度都应该有比较大的提高;
二、产品由硬件向软件转变,产品软件化趋势也很明显。硬件嵌入式软件越来越多,软件产品系统跟硬件结合得更好,软件产品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三、由产品向服务转换,产品服务化趋势非常明显。过去,我们更多的企业是卖产品,现在是更多关注服务,服务也变成了一个产品。
▲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高工 陈刚
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高工陈刚认为,本届推介活动有两个特点:
一是有更多企业和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到文博圈;
二是企业报上来的材料比前三届更全面,企业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能力。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 程武彦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认为,文博技术产品一直在进步当中,而且有些已经呈现出了升级换代的趋势,而且还有一些新的领域在出现。
无论是文博单位,还是研发生产企业,只有把握住这些趋势和特点,才能明确自身前进方向,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战略。
文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从宏观层面来讲,目前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三大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这也是文博行业的痛点和需求所在:
一是对于文物的价值认知能力有限,难以全面、系统挖掘和深刻阐释文物的多元价值,难以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对于文物保护的能力有限,在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更大范围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都有大量难题尚未突破,需求复杂而巨大,技术手段却十分有限、单一。
三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有限,展示传播方法陈旧、形式雷同,事倍功半,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急需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技术,突破装备革新,来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的质量与效果。
▲专家评议现场
从本届活动获奖项目来看,具有以下特性的技术产品,更容易受到用户青睐,而这也正是评委们探讨最多的问题: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安来顺
第一,创新性。
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应包括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
▲文化部信息中心总工 祝孔强
第二,成熟性。
文化部信息中心总工祝孔强建议,技术要完全成熟,应用基本成熟,市场初步成熟就可以了。
▲北京天图文化集团董事长 王凯
北京博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凯建议,一定要和成熟团队合作,应用成熟技术。
▲首都博物馆 首席研究员 刘绍南
第三,推广性。
要适于推广应用,而不是只能一个单位使用。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 李刚
第四,性价比。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李刚说,博物馆管理者最关心的是性价比,你东西再好,但是价格太贵用不起,也没有意义。
此外,便利性、稳定性、安全性、持续性及服务保障,也是文博单位选择产品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汤毅嵩
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毅嵩对服务保障深有感触,他建议在事后对产品管理和质量回馈,应该加强一些相应的信息管理,能够杜绝一些意外的现象出现。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 胡江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胡江提出了选择合作公司的标准,他认为一个好的公司必然能深刻了解博物馆需求,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而且会慢慢渗透到博物馆里去,甚至有些公司员工非常乐意担任博物馆志愿者。
如何为文博单位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虽然整个文博行业对技术产品的需求巨大,但由于文物保护的特殊性,具体到每一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难以对企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影响到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和热情。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冯乃恩
另外一个现状是,需求的复杂性也使得企业很难完全满足文博单位的个性化需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说,虽然故宫与很多国内顶级机构合作,但不少产品仍然存在瑕疵,并不能够满足博物馆自身的需求。
基于以上现状,企业如何为文博单位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呢?
石镇山给出的建议是:坚持企业跟用户结合的“制造商+用户” 模式,坚持“产品+服务” 的理念。
从企业这个角度来说,过去是卖产品,现在是要卖服务,除了产品以外,要提供解决方案。
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也要转变观念,从原来的买硬件变成买软件买服务,要把事业经费专项经费,部署到购买服务里面。
这样,供需两侧共同发力,把文博产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博总经理 李龙飞
李龙飞:企业要认真了解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给客户的产品要具有稳定性、便利性、节能环保等特性,在售后上要对博物馆起到一个保姆的作用,要确保使用单位无后顾之忧。
▲郑州枫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笑然
马笑然:关键是要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技术服务,而不是推销定型的产品。
▲苏州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唐玲
唐玲:在未来,我们希望国家的相关的行业部门,能够更加关注博物馆内容创作。
▲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臻
陈臻:企业要更多地走进博物馆,深入的了解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博物馆一起共同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深圳市埃克苏照明系统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俞文峰
俞文峰:要站在文博单位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可能存在的需求和问题,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他们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事业部副 郁海兵
郁海兵:鼓励企业或文博单位大胆地去运用新技术,并进行多种方式的奖励。
▲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振强
陶振强:通过强有力的技术工具,与博物馆一起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用户体验。
▲上海馥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杭震
杭震:非常希望精准了解客户需求,希望以后多多举办线下供需见面交流活动。
发挥平台引领推动作用
产品单位代表和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活动平台对文博技术产品和服务引领推动的作用,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刘铭威
关于项目类别问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刘铭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等人提出,要注意参评项目的类别均衡问题,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和考古领域的项目参评力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柴晓明
关于标准规范问题。有专家建议,如果不能很快建立行业标准,可以先建立联盟标准和平台标准,以达到初步引导的效果。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白云涛
关于测试认定问题。程武彦指出,所有的汇报都缺一个问题,就有一些测试指标没有经过独立的第三方测试。刘铭威说,很多产品是以检测报告作为产品的依据,但这代替不了国家的强制性认证,这一问题要引起重视。
▲苏州博物馆馆长 陈瑞近
关于宣传推广问题。不仅要宣传推介技术产品,也要推荐行业需要的理念技术方法,更要宣传推广活动本身,提升活动的行业影响力。同时,还需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交流对接活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 侯宁彬
关于评选机制问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认为,应该更加健全评选机制,除了十佳、优秀奖,再设一些单项奖,比如创新奖等等。
▲国家审计署信息办原主任 王智玉
关于跟踪监督机制。李耀申表示,下一步要逐步建立被推介技术产品的跟踪、评估机制,为其优化升级积累用户意见并提出建议。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高工 李百煌
大家希望通过推介活动,实实在在的给文博系统找到合作伙伴,找到那些最适宜的而不是最昂贵的技术,让文博单位和企业的关系更加健康,而不是乙方仅仅帮甲方把钱花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能够提升文博技术产品的整体水平。
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我馆立场。